定陵的建筑布局严谨,遵循了明代皇家陵寝的规制,分为神道、碑亭、祾恩门、祾恩殿、宝城和地宫等部分。其中,祾恩殿是陵园中最宏伟的建筑,象征着皇帝生前的宫殿,殿内设有供奉皇帝牌位的祭台。地宫则是整个陵墓的核心,内部结构复杂,有前、中、后三室,以及左、右配室,用于安放皇帝和皇后的棺椁。
1956年,考古工作者对定陵进行了发掘,这是中国首次对明代帝王陵墓进行科学发掘。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丝织物、玉器、瓷器、金银器皿等,为研究明代宫廷生活和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当时文物保护技术尚不成熟,许多文物在发掘后出现了损坏,这也引发了关于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之间平衡的讨论。
如今,定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参观,游客可以走进地宫,亲眼目睹明代帝王的陵墓结构,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定陵不仅是一座帝王的安息之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