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亭是最轻巧的建筑形式,通常为独立的小屋,四面开窗或无墙,顶部多为攒尖顶或歇山顶。主要用于休憩、观景,常见于山林、水边或园林中。亭子造型多样,是园林中的点缀。
**台**:
台是一种高出地面的平台式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四周有栏杆,可用于登高远眺。台一般不设屋顶,强调“高”的视觉效果,如北京的“万春亭”。
**楼**:
楼是多层建筑,一般为木结构,上下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楼主要用于居住、藏书或观景,如黄鹤楼、滕王阁等。楼的层数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阁**:
阁与楼类似,但体量较小,通常为单层或多层,有明显的飞檐翘角,常用于观赏或藏书。阁的造型更为精致,常与楼并称“楼阁”,如杭州的六和塔。
**轩**:
轩是一种较讲究的建筑,通常为单层,设有门窗,装饰精美,多用于读书、会客或赏景。轩的屋顶多为卷棚顶或歇山顶,风格雅致。
**榭**:
榭是建在水边或假山上的建筑,通常为半敞开式,四周有栏杆,用于观景。榭的结构轻盈,常与水面相映成趣,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飞虹”。
**廊**:
廊是连接建筑之间的通道,有顶盖,两侧有墙或栏杆,可遮阳避雨。廊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起到分隔空间、引导视线的作用,如苏州园林中的长廊。
**舫**:
舫是模仿船形建造的建筑,多建于水边,象征“停舟”之意。舫的外形像船,内部装饰也常以船为主题,用于游览、赏景,如西湖的“三潭印月”旁的舫。
总结来说,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各具特色,它们在园林中相互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