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处,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相距约十公里。石窟开凿于北齐时期,后经隋、唐、宋、明等朝代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内的佛像造型多样,雕刻精美,展现了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
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佛洞、小佛洞、释迦洞等,其中大佛洞内的主佛高达10余米,面容慈祥,姿态庄严,是响堂山石窟的标志性雕塑。此外,洞窟内的浮雕、壁画、碑刻等也极具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响堂山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北朝历史、佛教传播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2000年,响堂山石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