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命名源于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首次发现,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逐渐明确了其文化特征。红山文化以精美的玉器著称,代表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常见的玉器有玉龙、玉猪龙、玉鸟、玉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形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象征着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
除了玉器,红山文化还以陶器、石器和建筑遗迹闻名。陶器多为夹砂灰陶或红陶,表面常有压印、刻划或彩绘装饰。红山文化时期已出现定居村落,并出现了大型祭祀性建筑,如牛河梁遗址中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出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宗教活动。
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早期农业社会的繁荣,也体现了原始宗教、艺术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红山文化与后来的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