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的得名源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著名君主阿育王(Ashoka)。相传阿育王在位期间大力弘扬佛法,并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以供奉佛陀舍利。其中一座佛塔被传至中国,后由高僧建寺供奉,遂称“阿育王寺”。
该寺历经多次兴废,尤其在唐代和宋代达到鼎盛。唐太宗曾赐额“阿育王寺”,宋太宗亦曾亲书“广利禅寺”匾额。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古代佛像、碑刻、经卷等,其中尤以“阿育王塔”最为著名,被视为佛教圣物。
阿育王寺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曾在此修行、讲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阿育王寺仍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与参观。
此外,阿育王寺周边环境优美,山林幽静,文化底蕴深厚,是集宗教、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大量信众前来礼佛祈福,感受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