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原始文化之一。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仰韶村首次发掘出这种文化遗存,从此“仰韶文化”这一名称被正式提出并广泛使用。该文化以彩陶著称,陶器多为红底黑彩,图案丰富,包括几何纹、动物纹等,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类作物,同时也有狩猎、采集和畜牧业。村落布局较为集中,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显示出早期人类定居生活的特征。
仰韶文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早期文明的面貌,也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如今,仰韶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遗址和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