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约2700公里,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这些河道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贯通中国南北的水上交通网。
修建大运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动用了数百万民工,耗时六年多。虽然工程过程中劳役繁重,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许多沿河城市如扬州、淮安、杭州等因此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大运河不仅在隋朝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之后的唐、宋等朝代中持续发挥着经济和文化纽带的作用。它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尽管隋朝因过度征用民力而迅速灭亡,但大运河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遗产,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直到今天,大运河仍然部分通航,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见证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