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修建长城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各国为了防御外敌,纷纷在边境修筑城墙。例如,齐国、燕国、赵国等都在北方边境修建了城墙。这些城墙可以被视为长城的早期形态。其中,燕国的长城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之一,起点大致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最初的“万里长城”。秦朝的长城起点通常被认为是辽宁的辽东半岛,终点则在甘肃的临洮。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和地理条件限制,这条长城大部分已经湮灭。
到了明朝,长城得到了大规模重建和扩建,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长城。明代长城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这里是长城与渤海的交汇点,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从这里开始,长城向西延伸,经过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最终到达嘉峪关,也就是明代长城的终点。
因此,如果从现代旅游的角度来看,长城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山海关;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长城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燕国或齐国边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段落的长城,其起点也有所不同。
总之,长城的起点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不同朝代的修建而变化。它是一条跨越千年的伟大工程,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