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缮与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整个陵园占地广阔,气势恢宏,主要由陵墓、祭殿、碑林、古柏等组成。其中,陵墓高约15米,周长60余米,顶部平坦,四周环绕着古老的柏树,庄严肃穆。
陵园内还保存有大量的历代碑刻,内容涉及对伏羲的颂扬、历史记载及名人题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人前来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太昊陵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场所。2006年,太昊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