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自幼聪慧,精通多国语言,尤其擅长梵文和佛经。他早年出家,后游学天竺,广泛学习佛法,成为当时著名的佛教学者。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派兵攻占龟兹,将鸠摩罗什带到长安,并请他翻译佛经。此后,他在长安主持翻译工作,先后翻译了《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大量重要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译经大师,后人在其曾经居住和讲经的地方修建了鸠摩罗什寺。该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寺庙内有塔、殿、碑刻等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鸠摩罗什舍利塔,相传塔中供奉着他的舍利。
鸠摩罗什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它承载着佛教东传的历史记忆,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宗教与文化的交融。如今,鸠摩罗什寺仍为信众朝拜、学者研究佛教史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千年佛光的庄严与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