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石窟共有八座石窟,分别命名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七真龛”、“三圣龛”、“三洞龛”和“三皇龛”,其中以“三清龛”最为著名。这些石窟大多开凿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1294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主持修建。石窟内的造像风格独特,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艺术元素,既有宗教信仰的庄严,又富有世俗生活的气息。
石窟内的雕像多为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清、八仙等,形象生动,雕刻精细。尤其是“三清龛”中的三清像,造型庄重,线条流畅,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此外,石窟中还保存有大量的碑刻和题记,内容涉及道教经典、修行心得以及石窟建造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龙山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道教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如今,龙山石窟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