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的“普陀”取自佛教圣地普陀山,“宗乘”意为佛教教义或法门,合起来寓意此庙为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文化之地。庙内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主殿为“万法归一殿”,殿顶覆盖金瓦,象征皇权与佛权的结合,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推崇和对边疆民族的安抚政策。
庙内设有碑刻、佛塔、经幡等宗教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其中,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的《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详细记载了建庙的背景与意义,成为研究清代政治与宗教关系的重要史料。
如今,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展现了中华文明包容与开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