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初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年),原名“西明寺塔”,后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它最初是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和佛舍利而建,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小雁塔高约45米,为13层楼阁式砖塔,造型秀丽,结构严谨,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在历史上,小雁塔曾多次遭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556年的陕西华县大地震,导致塔身出现裂缝,部分楼层倒塌。后来经过多次修缮,保留了原有风貌。如今的小雁塔虽仅存11层,但仍不失其历史价值和建筑魅力。
小雁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建筑和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的一部分,小雁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小雁塔周边建有小雁塔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参观的重要场所。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瞻仰这一历史遗迹,感受唐代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