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冉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开始挖掘地下通道。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地道逐步从简单的藏身之所演变为集交通、作战、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防御体系。至1944年,冉庄已形成长达10余公里的地道网络,设有瞭望孔、射击孔、陷阱、暗室等军事设施,成为冀中平原地道战的典型代表。
在抗日战争中,冉庄地道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地道,八路军和民兵能够隐蔽行动、突袭敌人、保存实力,有效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据统计,仅1942年至1945年间,冉庄军民利用地道进行战斗百余次,毙伤敌军数百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地道战不仅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
如今,冉庄地道战遗址保留了完整的地道系统和当年的战斗遗迹,包括地道入口、战斗工事、展览馆等。游客可以亲身走进地道,感受当年战士们在黑暗与狭窄中坚持斗争的艰辛与智慧。展馆内陈列着大量实物、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冉庄地道战遗址不仅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更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