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最早于1954年被发现,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现已确认其为一座大型城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分为宫殿区、居住区和墓葬区等部分。城内有夯土城墙、宫殿基址、贵族墓葬和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出土,显示出当时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发现是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包括鼎、爵、觚等礼器,这些器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中原商文化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本地文化的独特风格。这表明盘龙城不仅是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枢纽。
盘龙城的存在,证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长江流域就已经具备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形态。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内容,也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今,盘龙城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研究古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基地和旅游景点。通过保护与展示,盘龙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