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一说源于《周易·系辞》中提到的“连山八卦”,相传为伏羲所创。其名称来源于“山连山”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山川相连、生生不息。连山卦序以艮(山)为首,寓意万物始于山,强调自然变化与天地运行的关系。连山之学注重天时地利,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色彩。
“归藏”则被认为是夏代的易书,其名取自“万物归藏于土”的理念,象征着事物的回归与收藏。归藏卦序以坤(地)为首,强调大地承载万物、孕育生命的功能。归藏之学更关注人事与社会,强调内省、修养与和谐,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尽管《连山》和《归藏》在历史上曾被广泛传颂,但由于战乱和文献散佚,现存资料极为有限。后人多通过《周易》及其他古籍的记载来推测其内容和思想。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连山归藏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为后来的儒家、道家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它们所蕴含的自然观、宇宙观和人生观,至今仍对现代人理解传统文化、探索人生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