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常山的叶片为对生,呈卵形或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背有细小的绒毛。其花朵小巧,呈白色或淡粉色,具有淡淡的香气,通常在春季开放。果实为球形,成熟时呈红色,含有种子,可作为鸟类的食物。
虽然名字中带有“臭”字,但臭常山的花并不臭,反而有清香。其名称的由来可能与其叶子或茎部在揉碎后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有关。这种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旱、耐贫瘠,适合种植在庭院、公园或作为绿化带植物。
在传统中医中,臭常山的根、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皮肤炎症等症状。现代研究也表明,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臭常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生态价值。随着人们对自然植物的关注增加,臭常山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