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原本设计为一座直立的钟楼。然而,在建造到第三层时,工程师们发现地基下的土壤过于松软,导致建筑开始向一侧倾斜。尽管意识到问题,施工并未停止,而是继续进行。随着塔身逐渐增高,倾斜程度也不断加大。
最初,人们试图通过调整上部结构来平衡塔身,例如在倾斜的一侧增加重量,或在另一侧减少重量。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塔身仍然持续倾斜。到了14世纪,由于倾斜问题日益严重,建造工作被迫暂停,直到几个世纪后才重新开始。
现代研究表明,比萨斜塔的倾斜主要是由于地基下方的软土层和地下水位变化所致。该地区的土壤由沙、粘土和淤泥组成,承载力较低,无法支撑塔身的重量,导致地基下沉和倾斜。
为了防止比萨斜塔进一步倾斜甚至倒塌,意大利政府在1990年代启动了大规模的加固工程。工程师们通过移除塔基周围的土壤、在地下安装钢缆以及调整塔身重心等方法,成功将塔身倾斜角度减少了约40厘米,并确保其稳定至少200年。
如今,比萨斜塔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象征。它的倾斜并非缺陷,而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