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其城墙采用“纴木”技术建造,即在石墙中插入木柱以增强结构稳定性,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其中玉器尤为精美,包括玉琮、玉璧、玉钺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宗教意义。这些发现表明石峁遗址可能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组织和复杂的宗教体系。
石峁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尤其是对探索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中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