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明江流域的两岸山崖上,绵延约10余公里,共有200多处岩画点,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岩画内容以人物、动物、武器、太阳等形象为主,描绘了古代壮族先民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狩猎活动和战争场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大威武的人像,他们身披战甲、手持长矛,姿态各异,展现出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和神秘色彩。
据专家研究,花山岩画的创作时间可追溯至战国至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岩画采用赭红色颜料绘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通过研磨、调制后涂绘在岩石表面。由于当地气候湿润,岩画能够长期保存下来,成为研究古代人类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6年,花山岩画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其在国际上的认可与保护地位。这一荣誉不仅提升了花山岩画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今,花山岩画不仅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游客了解古代文明、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魅力的重要目的地。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加强环境监测、开展学术研究等,确保花山岩画得以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