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14年建成,总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和风水理念进行规划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这些建筑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用于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等重要仪式。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等,这些宫殿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皇家生活的奢华与秩序。东西六宫则是后妃们的住所,分布于乾清宫两侧,形成对称格局。
故宫的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层层递进,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屋顶多为黄色琉璃瓦,象征皇权,屋脊上设有各种脊兽,具有镇宅避邪的意义。
此外,故宫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大坚固,设有四个主要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