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名为“逗月桥”,后改称“十七孔桥”。桥长150米,宽8米,共有十七个拱形桥洞,桥身呈弧形,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云纹、花卉等,展现了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高超工艺。
桥的两端各有一座石牌坊,分别为“修闲”和“涵虚”,寓意深远。桥的北端还有一座“知鱼桥”,取自《庄子·秋水》中“子非鱼”的典故,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
十七孔桥不仅是颐和园的重要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游客漫步桥上,可远眺昆明湖的碧波荡漾,近观湖中的小岛和亭台楼阁,感受皇家园林的壮丽与静谧。
如今,十七孔桥已成为颐和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无论是春赏桃花、夏观荷花、秋看红叶,还是冬赏雪景,十七孔桥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留下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