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坐东朝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庑殿顶,屋顶坡度平缓,檐角微微翘起,展现出唐代建筑特有的庄重与恢弘。其斗拱结构宏大,用材粗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四阿顶”木构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建筑形式上,东大殿继承了唐代建筑的典型特征:梁架结构采用“彻上露明造”,即屋内不设天花板,梁柱结构清晰可见;屋顶使用筒瓦和板瓦,檐下有复杂的斗拱体系,显示出高度成熟的木构技术。此外,殿内还保存有唐代壁画和彩塑,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193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人在五台山考察时发现了这座被世人遗忘的古建筑,这一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建筑界,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此后,佛光寺东大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样本。
如今,佛光寺东大殿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建筑风格、工艺技术和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