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历时14年建成。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其名字“紫禁城”源于古代天文学中的“紫微垣”,象征皇帝居于天界之中,因此皇宫被称为“紫禁”,意为“皇帝居住的禁地”。
随着清朝的建立,紫禁城继续作为皇宫使用,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紫禁城结束了作为皇家宫殿的历史。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将紫禁城正式更名为“故宫”,并对外开放,成为一座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
如今,“故宫”已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名称,人们常常用“故宫”来指代这座古老的皇家宫殿,而“紫禁城”则更多用于历史或学术语境中。但无论是“紫禁城”还是“故宫”,它们都指的是同一座建筑群,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