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白瀑寺最初为一座道观,后在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改为佛寺,更名为“善应寺”。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和扩建,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明朝时,白瀑寺曾一度成为皇家敕建寺庙,香火鼎盛,僧侣众多。
白瀑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禅房等。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和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所立的《白瀑寺碑》,记载了寺庙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白瀑寺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还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每年春季,山花烂漫,瀑布飞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景,感受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如今,白瀑寺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发挥着传承佛教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