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的外形呈方柱形,中间有圆形穿孔,外壁通常雕刻有复杂的神人兽面纹饰。这种纹饰被认为是良渚先民对神灵的崇拜表现,其中“神人”可能代表部落首领或祭司,“兽面”则象征着某种神圣动物,如虎、熊等。这些图案不仅是艺术的表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宇宙观。
良渚玉琮多用于祭祀活动,被认为具有沟通天地、祈求丰收与平安的功能。考古发现表明,玉琮常出现在大型墓葬中,尤其是贵族或首领的墓葬,说明其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
目前,良渚玉琮主要出土于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群。这些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体现了良渚先民高超的玉雕技艺和对材料的深刻理解。玉琮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近年来,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良渚文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