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即位之初,历时约38年才完成。这些陶俑是为秦始皇死后在阴间继续统率军队而制作的,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兵马俑坑分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坑内出土了数千个陶俑、陶马和战车,每个陶俑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都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展现了秦代工匠卓越的艺术造诣。
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模塑结合的方法,先用泥条盘筑或模具成型,再进行细致雕刻和彩绘。虽然大部分彩绘因氧化已脱落,但仍有部分保存完好,显示出当时丰富的色彩运用。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为研究秦代军事制度、服饰文化、冶炼技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