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最初是为了防御外敌和盗贼而建造的。随着客家人迁徙至福建山区,他们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黄土、石料和木材,建造出既能抵御风雨又能抵御侵扰的居住建筑。土楼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客家人的团结精神和家族观念。
最著名的土楼包括承启楼、振成楼、二宜楼等。其中,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其四层环形结构、宏伟壮观,是土楼建筑的典范。土楼内部通常设有多个房间、厨房、祠堂和天井,适合大家庭共同生活。
2008年,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如今,土楼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实物,也是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