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被发现,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稻谷遗存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表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在建筑方面,河姆渡人建造了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结构以木桩为基础,架高地面,具有防潮、防虫的功能,反映了当时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此外,他们还使用榫卯结构进行建筑,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表面常有绳纹、刻划纹等装饰,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骨器和木器制作精细,有矛、箭、斧、铲等工具,说明河姆渡人已具备较成熟的生产方式。
河姆渡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南方早期农业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如今,河姆渡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这一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